【世界卒中日】牢记“BE FAST”口诀,抓住“黄金时间窗”
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主题为“尽早识别,立刻就医”。面对卒中这一“人类健康头号杀手”,我们如何才能抓住生机?这八个字,正是将防治关口前移、挽救生命、降低致残的关键所在。
什么是卒中?它为何如此凶险?
卒中,俗称“中风”、“脑血管意外”,就像在大脑里突然发生的一场“地震”。它通常分为两大类:
1. 缺血性卒中(脑梗塞):约占80%。如同心脏冠状动脉堵塞会导致心肌梗死,脑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
2. 出血性卒中(脑溢血):脑血管破裂,血液渗入脑组织,压迫并损害脑细胞。
大脑是身体的“司令部”,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指挥着我们的一切活动。一旦脑组织受损,其控制的相应功能就会丧失,且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尽早识别牢记“BE FAST”口诀
如何快速识别卒中的早期征兆?国际上推行的“BE FAST”口诀,简单易记,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救命知识:
· B - Balance(平衡):突然出现行走困难、头晕、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
· E - Eyes(眼睛):突然一侧或双眼视力模糊、变黑,或看东西有重影。
· F - Face(面部):微笑时,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 A - Arms(手臂):双臂平举,其中一侧手臂无力下垂。
· S - Speech(语言):说话含糊不清,难以理解或无法说话。
· T - Time(时间):一旦出现以上任何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记下症状出现的时间。
除了以上几点,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也可能是卒中的表现。
为什么“快”是救治的关键?
对于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窗口期通常只有4.5小时,动脉取栓的窗口期一般不超过6小时,部分患者可适当延长至24小时。在这个“黄金时间窗”内进行救治,打通堵塞的血管,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脑细胞死亡,显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每一分钟的延误,就意味着190万个脑细胞的死亡。延误不仅意味着更高的死亡风险,还意味着幸存者更可能面临瘫痪、失语、痴呆等严重后遗症。
身边人发生卒中,应该怎么做?
1. 立即拨打120:清楚说明地址、病情,听从急救人员指导。
2. 让患者平卧:解开其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可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导致窒息。
3. 保持冷静,记录时间:准确告知医护人员症状首次出现的时间。
4. 不要盲目喂药或喂水:以免引起呛咳或窒息。
5. 不要随意挪动患者:等待专业救援。
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救治是关键,但预防才是根本。超过80%的卒中是可以预防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
1. 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导致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务必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监测。
2.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3. 坚持运动:每周至少保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4. 戒烟限酒:吸烟会使卒中风险翻倍,过量饮酒同样有害。
5. 管理体重:避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6. 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7.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卒中虽然凶险,但它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在“世界卒中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将“尽早识别,立刻就医”这八个字牢记于心,熟练掌握“BE FAST”识别法。多一份知识,就多一份生的希望;快一秒行动,就多一份康复的可能。
守护大脑健康,从此刻开始!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扫码关注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