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山东妇幼 | 建设生育友好医院?打造省级妇幼健康服务新标杆
最新动态
山东妇幼 | 建设生育友好医院?打造省级妇幼健康服务新标杆
2025-08-141

近年来,面对新的人口发展形势,山东省妇幼保健院聚焦服务体验优化、优生优育促进、母婴安全保障,在全力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助力广大育龄妇女“怀得上、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

一、重塑“一站式”服务模式,让生育体验更友好

(一)整合一站式综合导医服务。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集成导诊、咨询、预约、医保及收费等功能。调整产科空间布局,提供产科就诊“一站式”便捷服务,最大限度缩短就医半径,门诊预约率达92%。候诊区特设“孕妈小屋”,注重孕产妇隐私保护。

(二)迭代一站式全程分娩服务。升级打造“LDRP家庭化产房”2.0版本,提供待产、分娩、产后康护“一站式”全程服务,实现从“入院-出院零周转”。开设助产士门诊,推行“一对一导乐分娩”、医生组常驻产房等服务,自然分娩率60%以上、无痛分娩率达95%、母乳喂养率达83%,促进温馨舒适分娩。

(三)优化一站式特色诊疗服务。以疾病诊疗为链条,重构服务流程,跨学科资源整合打造乳腺甲状腺疾病、遗传疾病等7个“一站式”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建立“首诊负责-全程跟进-双向转诊”机制,为育龄妇女提供精准、连续的医疗服务。

二、整合“协作式”学科集群,让生育能力有保障

(一)聚焦多学科优势,强化生育力保护。以妇产科、儿科为基本框架不断挖潜延伸,打造以“九部”为框架的63个学科专业、177个专科专病门诊,争创国家级、省级特色专科、重点学科等28个。构建“婚-孕-育”一体化专科服务模式,设立生育评估门诊,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搭建妇科肿瘤等特色专科团队,严格把控涉及影响女性生育力的手术指征,实行术前讨论与核查,对生育力影响较大的手术实行两个以上专业组参与,减少非必要手术。2025年妇科非必要手术量同比下降15%,保守治疗成功保留生育功能典型案例10余例。

(二)聚焦早孕服务,强化生育力关爱。为满足早孕女性的个性化需求,2025年3月开设“早孕关爱门诊”,针对正常妊娠、早孕异常、意外妊娠等情况,实施精准分类管理与干预。作为“省级PAC优质服务医院”,设立“流产后关爱(PAC)门诊”,提供术后随访及心理疏导,降低重复流产率,保护未来生育能力。上半年为377例流产后女性提供服务,帮助235例继续妊娠。

(三)聚焦人才引育,强化生育力研究。持续实施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近年来引培生殖科、妇科等学科带头人45人,博士87人,培养省政府津贴、省青年泰山专家等9人。依托国家卫生健康委母胎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生育力保存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组建专职科研人员52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专项2项,深化“临床-科研-临床”生育力保存研究。

三、深化“全周期”健康管理,让生育过程更安全

(一)构筑“产前-产时-产后”全链条健康管理模式。从推行“一个产科医师组生育全程服务”着手,持续深化亚专科建设,设立胎儿医学等5个亚专科,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产科亚专科建设单位”(6项)。产前诊断技术自主实现,外埠病人占比超50%,基本实现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疑难病例不出省,目前已做好国家级产前诊断中心的争创准备工作。妇产超声科院外疑难复杂会诊每年约4500例。搭建产儿科快速反应团队、危重孕产妇救治团队,实行产科、新生儿科、麻醉医师入驻产房,年救治严重产后出血、重度子痫等近千例,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孕产妇MDT建设单位”(2项)。做好产时产后服务衔接,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围产期管理,实现由“产后康复”到“大康复”。

(二)发挥“妇幼+中医药”特色诊疗优势。作为国家妇幼中医药特色建设单位、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中医部设6个专业组,配备中医医师82人,试点中医医生入驻产科、妇科、儿科病房查房。开设中医专科专病20多个,运用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提升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

(三)强化孕产期心理健康支持。将孕产妇心理健康纳入核心服务,2025年重点推动“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增加临床心理专业资质。设立每月25日为“孕产期心理保健宣教日”,提供免费心理健康评估与科普。将孕产期抑郁症等心理筛查纳入常规孕产期保健及产后42天访视,确保早识别、及时干预。  

四、拓展“连续性”链条,让生育关爱再延伸

(一)建设儿童友好医院。儿科下设新生儿科等10个专业组,发挥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作用,推行产儿科医师入驻新生儿科查房,年救治超早产儿及危重儿近300例,收治全国28省份转诊的重症呼吸患儿600余例,救治全国三分之一先天性、获得性气道狭窄和气道肿瘤患儿。儿童保健科设生长发育等8个亚专科,实行“医-校-家-社”儿童保健联动干预。

(二)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依托省级“云上妇幼”平台,开展远程培训1000余次、会诊225次、在线转诊1500次,连续两年全国考核第一名。开展“互联网+”延伸护理服务,年服务500余次。发挥省内7个专科联盟、黄河流域3个专科联盟优势,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三)探索省级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探索从“为一位患者服务”到“为产妇家庭服务”,配备涵盖16个专业、126名医生的家庭医生团队。已签约1600个家庭(外埠占比10%)、随访4000余人次,满意度100%,获评2024年度“创新引领 医改惠民”山东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十大创新举措。


来源:山东省妇幼保健院  郑世存




   扫码关注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