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育率持续下行给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带来的普遍压力。 2016年,高密市生育14599个孩子,达到生育高峰。之后生育率持续下滑,连续几年稳定在4000多个孩子。如何在低生育水平下推动妇幼保健机构高质量发展?走妇幼健康+中医药的转型发展之路。
聚力应变,形成中医药服务妇幼健康“新格局”。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一手保母婴安全,一手抓转型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60.7%,门诊中医药服务人次占比31%,住院中医药服务人次占比81.4%,患者满意度达96%以上,妇幼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创新融合,找准转型切入点,优化院内科室布局,让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持续提升集中医门诊、针灸推拿门诊、艾灸中心于一体的国医堂,集聚技术过硬的中医、针推、康复医学、中医护理等专业人。中医科室与妇、产、儿三大部门诊毗邻而建,病房内全面开展中医护理,使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
完善专病门诊设置,让中医药服务精准精细。针对家长关注的生长发育、近视防控等问题,设置过敏性鼻炎、抽动症等中医儿科专病门诊7个,推出24节气小儿保健特色门诊,建成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基地。将雷火灸、小儿药浴等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融入儿童保健干预方案,增加中医治未病的预防保健服务,全面提升儿童身体素质。
“感受认知、认知接纳、接纳选择”中医药服务“三部曲”,病房内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开设日间病房,增设午间及晚间延时门诊,提高妇女儿童就医的舒适感和愉悦度。
服务群体全覆盖。针对儿童“小眼镜”“小胖墩”“小星星”“小骨干”“小蛀牙”五小现状,成立五个健康干预区。“儿童健康+中医药”的基层初探成功入选国家卫健委高质量发展优秀实践案例。针对青少年脊柱侧弯,青春期女性月经不调、痛经,孕产期女性湿疹、乳汁淤积、剖宫产术后腹胀,以及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肥胖症、甲状腺结节等疾病,成立中医特色专病门诊、制定中医药诊疗方案,用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妇共体引领,织密市域服务网。以高密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统筹全市11家乡镇卫生院专科资源。组建专家帮扶团,下沉建设“基层名医工作站”,通过月例会、周走访、骨干轮着下乡、定期驻点带教等形式,系统推广小儿推拿、艾灸、穴位贴敷等20余项成熟适宜技术,培训基层骨干,有力提升了县域及其他县级妇保院的中医药妇幼健康服务的同质化水平,让优质服务惠及更多基层群众。累计接收全国各级妇幼机构进修人员611名,为“妇幼+中医药”融合发展理念和技术输出了大批骨干力量。
来源:高密市妇幼保健院
扫码关注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