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第十五期产后康复(盆底功能康复)培训班在郑州成功举办
最新动态
第十五期产后康复(盆底功能康复)培训班在郑州成功举办
2025-07-281

2025年7月9日至13日,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健康职业(岗位)培训基地与郑州人民医院共同承办的第十五期产后康复(盆底功能康复)培训班在郑州成功举办。本次进阶专项培训聚焦盆底功能康复核心技术与临床实践,吸引了全国各级机构的专业骨干参与。

开幕式由郑州人民医院家庭化产房主任刘伟靓主任主持,郑州人民医院副院长田明波、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强、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健康职业(岗位)培训基地主任郭春明出席了开班仪式。

田明波副院长致辞中详细介绍了郑州人民医院以及郑州市在盆底康复领域的工作进展与未来规划,他还强调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广适宜技术的重要性,并表示医院将全力支持此类高质量培训的持续开展,共同为提高我国盆底领域整体水平贡献力量。

李强副会长在发言中强调了规范化培训对于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关键作用。他指出,本次进阶培训内容设计精准,实用性强,是强化从业人员核心技能、确保服务同质化的重要抓手,并期望学员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成果,切实推动区域内盆底康复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郭春明主任在讲话中对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及其培训基地在推动产后康复,尤其是盆底康复领域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方面所开展的扎实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进一步深刻阐述了提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与康复水平对于保障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助力国家健康战略目标落地的重要意义,并对全体学员提出了殷切期望,勉励大家学以致用、精进技能。

聚焦专业培训,助力产后健康

本次培训班特邀国内盆底康复领域实践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授课。廊坊万平医院的张震主任以“躯体结构重建”为主题,从整体产康视角出发,系统讲解了三大技术体系:

1. 盆底修复三维模型:构建“解剖复位→功能代偿→代谢调控”的渐进式修复路径;

2. 腹直肌分离终极方案:涵盖“辨证分型→触诊+超声评估→筋膜松解+腹横肌激活→抗阻呼吸训练”的闭环干预流程;

3. 骨盆整合技术:包含“独家七型分类→长短腿真/假鉴别→骨盆轻柔紧致术→假胯宽肌力再平衡”的阶梯式调整方法。

中级物理治疗师王曼华通过实操演示,系统指导学员掌握盆底五阶训练法。该训练体系以神经肌肉控制为核心,按阶梯式递进设计,具体包含以下模块:

1. 意象激活阶段:运用视觉化引导技术唤醒盆底本体感觉

2. 张力调控阶段:通过生物反馈训练实现筋膜层精准降张力

3. 联动评估阶段:开展下肢关节代偿模式筛查与防控

4. 时序控制阶段:强化快慢肌纤维的协同收缩能力

5. 三维抗阻阶段:实施渐进式多平面阻力训练方案

石家庄人民医院刘俊霞主任重点围绕产后康复标准化建设,系统讲解了门诊运营要点及核心技术体系。在专业实践层面,她带领团队演示了标准化评估流程:采用POP-Q动态测量结合肌张力痛点定位技术,并针对评估结果实施精准治疗,具体包括:

1. 磁电联合治疗:制定尿失禁与盆腔痛的差异化参数矩阵

2. 肌力强化训练:应用阴道哑铃进行分级适配训练

3. 骨盆修复技术:实施耻骨分离三阶段复位疗法

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院长李红娟以"全面康复体系"为主题进行分享,从中西医融合路径出发,重点讲解了生理修复(盆底肌生物力学重建)、功能提升(气血调理与社会角色再适应)以及女性全面康复理念。

聚焦难点,注重实战

课程设计紧扣临床需求,构建了理论精讲、案例剖析与实操演练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内容系统深入。针对临床常见的评估难题(如长短腿鉴别)、治疗瓶颈(疑难病例处置、腹直肌分离修复、慢性盆腔痛管理)及技术整合应用(磁电联合治疗参数优化)展开深度解析,并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实操课程占比高,确保每位学员获得充分动手实践机会与导师1对1个性化指导,有效破解"理论听懂但操作困难"的痛点,显著提升技术操作信心与规范性。

1对1个性化指导,有效破解"理论听懂但操作困难"的痛点,显著提升技术操作信心与规范性。

课程既注重实战实操练习,又包含难点案例分析。学员们积极参与讨论,结合自身临床问题与专家、同行深入交流,实现了经验共享与智慧碰撞。学员们高度评价本次培训的组织与内容,纷纷表示课程解决了许多临床困惑。

本次培训不仅提升了学员在女性盆底健康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更为推动我国产后康复事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来源: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健康职业(岗位)培训基地




   扫码关注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