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青岛妇儿 | 以人为本,以才为基
最新动态
青岛妇儿 | 以人为本,以才为基
2025-07-281

构建以提升孕产妇满意度为核心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建设生育友好医院,不仅是流程优化,更是一场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家庭幸福为中心”的理念变革。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围绕“全周期服务”,探索如何通过人文关怀和人才引育,将生育友好理念贯穿从备孕到儿童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架构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生育友好服务体系。

一、以人为本,打造“友好型”诊疗环境

在我国婚育年龄持续推迟,生育力呈下降趋势的大背景下,围绕“孕前-妊娠-分娩-产康-抚育”生理过程,通过系统性改革,精准响应健康需求,实现从“单点治疗”到“全程关怀”,是构建生育友好医院的关键举措。医院自2025年2月开展孕产妇满意度提升专项行动以来,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儿内科门诊平均候诊时长由去年同期的30分钟降至19分钟,产科门诊平均候诊时长由去年同期的45分钟缩短至35分钟,产科超声预约检查人次同比增长13.1%。

(1) 空间环境友好,打造一站式平台。一是开设生育力评估、早孕关爱、早孕建档及流产后关爱门诊,依托多学科团队为不同生育需求人群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二是将早孕关爱、早孕建档、产科门诊、胎儿医学门诊、营养门诊、母乳喂养门诊、胎心监护、妇产超声、妇产检验等集约整合设置。三是成立青岛市危重新生儿转运中心,院际转运+院内MDT无缝衔接,成功救治山东省最小出生胎龄危重早产儿。四是持续开展“马桶革命”,将门诊区域坐便升级为可自动换膜坐便马桶;开设“商务舱产房”“婴儿家庭病房”,满足家庭参与式服务需求。

(二)诊疗流程友好,提供便捷式服务。一是实行门诊潮汐式管理,根据候诊流量动态调整资源配置;暑期开设夜门诊,满足双职工家属以及学龄期儿童就诊需求。二是妇产超声和儿童心脏超声服务时间调整为7:30-18:00;B超、影像、心电、脑电检查实行医生开立、预约一站完成;检验项目开通“自助检验下单”“先检验再诊疗”服务。三是开通42天产后复查和满月查体绿色通道;建立“儿保-专科”双向转介机制,开设线上转介系统,院内转介环比增幅近100%。四是在山东省内率先推出呼吸道病原核酸居家检测,联动互联网医院送药到家。

(三)服务模式友好,推行舒适化服务。一是设立“孕产妇爱心营养驿站”,免费提供甜点和热饮。二是开设产后病、催乳专病门诊,发挥中医推拿疗法优势,提升产后腰痛及乳汁不足疗效;盆底康复中心覆盖盆底康复、骨盆矫正、运动康复、疼痛管理、形体恢复及中医产后综合调理等多维需求。三是改进分娩镇痛置管流程,推广导乐陪伴分娩,塑造“温柔分娩”品牌。四是开设孕产妇心理门诊,将孕早期、中期、晚期和产后42天心理筛查纳入常规产检;孕产期心理筛查项目纳入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报销,两年来已帮助近千名女性平稳度过孕产期心理危机。

(四)信息系统赋能,畅通智慧化服务。一是牵头建成青岛市智慧妇幼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实现294家医疗机构妇幼信息互联互通。二是上线母子健康手册子系统,并接入“健康青岛”公众号,提升信息共享便捷性。三是成立儿童罕见病诊疗中心,提供儿童危重及疑难罕见病“筛-诊-治-康”闭环式服务。四是上线“灵童”系统,成为山东省首家本地化部署DeepSeek的医疗机构;开设“暖心医声96661”服务专线;儿童输液启用物联网定位,强化医疗服务质量。

二、以才为基,构建“协作式”学科集群

“生育友好医院”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妇幼保健机构学科的发展,从“各自为战”的纵深发展步入到了“多元共治”的横向融合阶段。而学科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驱动,只有围绕“人才、学科、创新”的系统性路径,通过跨学科协作和持续培养,才能不断提升学科建设能力。

(一)集聚多学科优势,强化生育力保护。一是生殖医学中心协同妇科中心,为妇科恶性肿瘤和卵巢功能早衰等生育力损伤的高风险人群,制定个性化方案,应用卵母细胞冷冻、卵巢组织冷冻、干细胞治疗等技术进行生育力保存。胚胎复苏平均成功率99.82%,卵母细胞复苏成功率90.1%。二是作为青岛市产前诊断及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生殖医学中心与基因检测中心协作,依托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T),推广孕前携带者基因筛查,在降低缺陷发生率的同时,有效避免女性因孕后流产/引产造成的生育力损伤。近三年对筛查阳性和遗传病家庭实施PGT周期近700例,临床妊娠率达73.33%。三是作为山东省首家全国流产后关爱示范医院,创新建立“一站式”妇科肿瘤保育平台,尤其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影响生育的高发良性疾病领域,发挥聚焦超声消融技术(FUAS)优势,助力生育功能保留。目前已完成6000余例评估,2000例FUAS治疗,术后成功妊娠超百例。四是充分发挥针灸、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在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宫内妊娠物残留中的应用。上半年,中医科完成辅助试管婴儿移植前后针灸助胚着床治疗1300余人次。  

(二)引育并举,优化学科布局。一是建立人才需求清单,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上半年成功引进乳甲外科、整形美容科、口腔科、神经病学、超声医学、病理学等8名学科带头人,补强学科短板。其中,4人来自省属三甲综合医院,1人在国内率先开展胎儿心脏超声临床诊断。二是建立青年人才孵化体系,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上半年已派出1名生殖医学中心医生赴西班牙研修,肾脏免疫科、儿童血液科、呼吸科、NICU、PICU等6名医护人员赴香港儿童医院研修,心脏中心3名医护人员赴Alder HEY Children's Hospital研修,开拓国际视野;外派4人前往国家卫生健康委、1人前往国家自然基金委、2人前往省卫生健康委学习,建立起畅通有效的对上沟通渠道;选拔6名优秀临床医技人员在行政职能部门挂职锻炼,培育“临床+管理型”青年人才。三是以培育学科带头人、塑造全国知名专家为重心,推动妇产、生殖、乳甲、重症医学等专业协同发展,强化平台科室技术能力,冲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三)对接高端智力资源,推动医教研融合发展。一是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中心主任顾瑛教授和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黄国英教授,担任青岛儿科临床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定期来院进行学术讲座、科研指导。顾瑛教授继4月在青岛举办的妇女儿童医院发展联盟学术论坛上作《健康之光》主旨演讲后,于6月14日再次莅临医院,为医务人员作《激光医学在儿科、妇产、生殖领域的应用》专题讲座。二是与顾瑛院士团队、华大基因分别共建“顾瑛院士-宫颈癌激光精准靶向治疗中心”和“DCS Lab多组学前沿技术实验室”,打造医工交叉融合创新标杆。三是与青岛大学合作共建心理学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医院临床资源优势和学院学术科研优势,构建“实践教学+科研合作+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


来源: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扫码关注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