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成都妇幼保健院工作亮点
最新动态
成都妇幼保健院工作亮点
2025-06-274

一、党建引领筑根基,擎旗奋进谱新篇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党委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妇女儿童健康”的宗旨,以党建引领妇幼健康服务驱动业务创新,将党旗插在医疗技术攻坚前沿,使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一是构建“党建+业务”双螺旋生态体系,通过“党员先锋岗”“专病攻坚队”等载体,将组织战斗力注入技术革新(如母婴安康智能守护屏障、新生儿ECMO等)与服务升级(如复发性流产、儿童实体肿瘤等患者MDT服务平台等)中。二是积极创新“党建联建”区域协同模式,通过“三级联动、三圈辐射、四向协同”模式,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区域医疗资源整合效能,与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党组织结对,开展“妇幼健康红色联盟”行动,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三是坚持“数智党建+基层固本”双轮驱动,以党建引领智慧医疗,推动妇幼保健业务标准流程,打造“妇幼健康一卡通”智慧终端,构建区域妇幼健康服务生态。医院围绕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长长板、补短板、守底板、调结构,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勇于实践,在医疗、保健、科研、教学等方面发挥重要带动作用,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获得全国公立医院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四川省党建工作示范医院、四川省、成都市公立医院标杆党支部、四川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优秀集体、四川省医疗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及成都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成效突出集体、“四川省天府质量奖提名奖”等多项荣誉。

二、创新驱动提质效,奋楫笃行促发展

一是创新体系建设,带动区域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构建“成都全域覆盖、四川多点多极、成渝双轮驱动、辐射西部地区”的整合型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推广标准作业推动服务同质。以医院为中心四向拓展,打造成都妇幼专科医联体“1+4+N”布局,通过持续推广标准作业流程和“在位+在线”帮扶,多家基层机构诊疗技术实现多项“零”的突破;与渝蓉高校及妇幼医疗保健机构签约,建立双聘硕导和专家互派合作机制,与省内外多地妇幼机构建立跨区域专科医联体和合作形式相对灵活的专科联盟,多点多极构筑妇幼健康保障屏障。目前拥有妇幼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44家,其中10家机构成功创建三甲,4家机构成功创建三乙,1家机构创建为二甲,多家机构顺利通过等级复评。区域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整体跃升,有力保障了母婴安全。

二是创新管理模式,信息赋能区域妇幼健康管理智能高效。医院牵头打造的成都妇幼“一卡通”信息系统,内容覆盖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包含婚前、孕产妇、儿童保健等多个模块,并拓展孕期三病管理、产前筛查、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和残疾儿童筛查等多项内容。服务范围覆盖全市所有助产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开展妇幼保健的其他医疗机构共658家。医院开发的“妇幼蓉医通”微信公众平台,与“一卡通”系统对接,全市育龄妇女均可分时段在线预约所在区(市)县任一家筛查机构进行两癌筛查,提高筛查便捷性和积极性。

三是创新文宣科普,文化影响力和妇幼健康素养大幅提升。坚守“一切为了妇女儿童健康”的价值追求,打造积极向上、温馨活泼、独具特色的妇幼健康“新生命”文化,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妇幼健康文化特色单位。整建制、成体系地自主运营直播间“妇幼新声”辐射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实现“新生命”文化广域传播。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妇幼健康科普,探索建立AI驱动的媒资管理系统,针对等不同类型平台,精准分类推送不同形式的妇幼科普宣传内容,健康宣传科普生动有效,医院微信服务号“成都掌上妇幼”、官方视频号、抖音号,持续位列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科普影响力十强,微信端传播影响力稳定位列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首位,四川省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前三强。医院官方新媒体平台服务受众超过436万,已形成具有妇幼特色的数字健康传播矩阵,妇幼健康素养大幅提升。

四是创新服务内涵,硬核前沿技术强院。医院构建了覆盖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建立了胎儿医学专病中心,开展胎儿宫内输血、胎儿胸腔/腹腔穿刺、胎儿胸腔羊膜腔分流、新生儿及儿童ECMO救治、粪菌移植、复杂先心病手术等硬核技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妇科、儿科手术中已实现手术门类全覆盖,vNOTES荧光示踪下腹主淋巴结切除术,年诊治疑难危重病例占比达30%。开设全省首个儿童舒适化日间手术中心,涵盖小儿外科、眼科、口腔科等35种儿童日间手术。打造“妇幼健康+中医药”特色服务,创新妇幼中西医融合诊疗模式,为妇女儿童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优质中西医协同保健诊疗服务。推进护理5S诊室建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和成本。畅通外国人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在我院建卡就诊流程,提高国际医疗服务能力,助力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三、业务优化促发展 数智筑网佑母婴

一是织密区域危重孕产儿救治网络。全面建立以覆盖全市的县级—片区—市级三级急救网络体系为支撑,医联体内双向转诊为补充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绿色通道,形成院前急救—危重症转运—重症监护—高危追踪的高危儿健康管理系统,全面实行专家“双带头”(带头值守、带头救治)机制,覆盖成都市周边700公里,织就了一张安全高效的“母婴急救网络”。十四五期间(2021-2024年),全市转运危重孕产妇约5575人次,其中市产急办参与152例危急重孕产妇的抢救协调,专家出诊203人次,转诊84人;全市转运危重患儿约3601人次,其中市儿急办参与42例危重儿的救治协调,成功转运危重儿童32例。

二是打造区域危重孕产儿救治中心。积极开展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新生儿ECMO、产科胎儿镜等产儿科系列硬核新技术,为复发性流产、儿童实体肿瘤等患者建立“一站式协作”的MDT服务平台。2024年,医院妇产科、儿科均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全市危重孕产儿救治硬核兜底。我院新生儿科创建国内首个新生儿救治“360”体系(“3个一”质量管理战略、6S精益管理、“4个零”缺陷目标),制定28项核心制度、112个SOP标准化流程;组建“生命禁区攻坚队”,突破ECMO、早产儿CRRT等12项核心技术壁垒,成功救治胎龄24周、体重485克“掌心宝宝”;秉持“医疗团队动而患儿不动”的革新理念,将5G智慧转运系统化作移动的生命方舟,年驰援千例危重新生儿,推动成都市新生儿死亡率从2020年的1.41‰锐减至2024年的0.94‰,孕产妇死亡率连续几年地位运行,2024年我市孕产妇死亡率3.57/10万。


来源:成都市中心医院




   扫码关注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