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赋能妇儿健康,共探精准诊疗新未来
2025年5月24日,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分会及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出生缺陷防治与分子遗传分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妇儿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大会》核心分论坛——“临床检验与输血论坛”在山东济南隆重开幕。本届论坛聚焦妇儿临床检验与输血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实践,吸引了全国顶尖医学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绘妇儿医疗高质量发展蓝图。
技术创新引领精准诊疗
论坛伊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尚世强教授以《纳米孔测序在儿童重症感染中的应用探索》为题,系统解析了纳米孔测序技术如何突破传统检测瓶颈,实现病原体快速精准鉴定,为儿童重症感染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路径。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黄健教授则通过《宫颈阴道微生物群与持续性HPV感染结局的预测研究》,揭示了微生物群动态变化在宫颈癌防治中的关键作用,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书发教授创新性提出“肠-肺轴”微生态理论,阐明菌群失衡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关联机制,并探讨了微生态调控的潜在治疗策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夏勇教授展示了柔性可穿戴设备在妇儿健康监测中的突破性应用,涵盖儿童生命体征追踪、孕妇孕期管理等场景,助力智慧医疗迈向新高度。
多学科协作推动临床实践
哈尔滨医科大学周钦教授深度剖析《Identifying C1 orf122 as a potential HCC exacerbated biomarker dependently of SRPK1 regulates PI3K/AKT/GsK3β signaling pathway》,为肿瘤靶向治疗开辟新视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贵星教授通过真实病例,诠释临床生化检验在妇幼疾病诊断中的核心地位。湖南省儿童医院莫丽亚教授解读《儿童副流感病毒感染实验室专家共识》,推动诊断标准化进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顾晓琼教授介绍了《样本库/分子医学中心双平台助力妇儿疾病诊断及研究》,详细阐述了双平台如何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在妇儿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断中发挥出强大的推动作用,为攻克疑难病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长春市妇产医院的陈晓军教授讲解了《精准诊断在生殖道分泌物检验中的应用》,展示了精准诊断技术在生殖道疾病诊疗中的显著成果,通过采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检测方法,能够更精准地识别病原体,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吴健桦教授带来了《寄生虫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临床寄生虫病的诊断技术从传统的病原学诊断到组学技术的应用进展,诊断趋向于多技术联合和多维度整合,以实现寄生虫病的精准防控提供新策略和技术支持。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高海燕教授分享了《血液肿瘤的实验室检查技术及整合诊断》,深入剖析了血液肿瘤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的最新技术与整合诊断策略,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血液肿瘤诊断中的重要性,为提高血液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提供了新思路。吉林省儿童医疗中心张晓威教授从过敏原精准检测等角度,探讨技术革新对临床决策的支撑作用。
聚焦输血安全与个体化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马曙轩教授对新版《儿科输血指南》进行权威解读,强调循证医学在输血实践中的应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王秋实教授结合产科大量用血案例,提出规范化输血方案,为危急重症救治提供参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王静教授则展望了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在分子时代的应用前景,推动输血医学迈向精准化。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陈剑教授探讨了《羊水栓塞患者的输血治疗》,针对羊水栓塞这一严重危及产妇生命的急危重症,分享了最新的输血治疗策略与临床经验。
结语:共筑妇儿健康新篇章
本次论坛覆盖纳米技术、微生态医学、智慧医疗、精准输血等热点领域,为千余名与会者呈现了一场高规格学术盛宴。专家们的深度交流与成果分享,不仅为妇儿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更将加速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的深度融合。未来,论坛将持续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我国妇儿医疗水平迈向国际前沿,为守护妇女儿童健康注入强劲动力!
主持嘉宾
来源: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