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儿童医院(广西妇幼保健院)心胸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6月龄婴儿实施高难度复合手术,一次性根治“肺动脉吊带畸形合并长段气管狭窄”。该手术采用左肺动脉重建和国际领先的slide气管成型联合方案,标志着广西在婴幼儿复杂气道-心血管畸形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咳嗽喘息危及生命,精准诊断揪出罕见畸形
患儿晨晨(化名)产前胎儿超声检查时即发现肺动脉吊带畸形,出生后反复出现呼吸急促、喉鸣音等症状。经复查心脏超声及气道三维CT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肺动脉吊带合并长段气管狭窄”——左肺动脉异常环绕压迫气管。简单来说,就是晨晨心脏的一根主要血管(左肺动脉)没有长在正常位置,反而像"吊带"一样缠绕住了气管。更严重的是,气管中下段有长达3.5厘米的狭窄,最窄处只有2.7毫米(约铅笔芯粗细),比正常婴儿的气管细了一半多。这种情况就像同时被掐住了"水管"和"通风管",导致宝宝呼吸困难。
这种“血管+气道”双重畸形的发病率不足万分之一,若不及时手术,晨晨随时可能因为窒息而危及生命。
多学科联手"拆弹",高难度手术破解生命危机
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心胸外科迅速组织麻醉科、体外循环团队、呼吸内科等多学科专家(MDT)会诊,制定周密手术方案。经过充分讨论,专家们决定采用"双管齐下"的一站式手术方案,一次性解决血管和气管两个难题。
首先,医生们精准找到那根"迷路"的肺动脉,把它从错误的位置切断,重新接回正确的地方,解除了对气管的"捆绑"。接着,专家们又对狭窄的气管进行"精装修":像巧手裁缝一样,先在气管上做精细的切口,再用独特的"Z字型"缝合技术,将原本只有铅笔芯细的气管扩大至6mm。整个手术持续了4个小时,每一步都像拆弹专家处理炸弹一样谨慎。术中、术后支气管镜证实气管通畅度显著改善。
术后第6天,晨晨成功拔掉了气管插管,呼吸变得顺畅,那些异常的喘鸣声也消失了,目前已停吸氧转入普通病房。
该手术有两大创新,一是采用自体气管滑移成形技术,二是生物可吸收缝线的应用。心胸外科副主任张赋表示:“这就像要在跳动的心脏上给头发丝细的气管做整形手术,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我们创新采用生物可吸收缝线,可随着孩子的气管生长自动扩张,大幅降低再狭窄风险。”
此次手术的成功,充分展现了广西儿童医院作为区域儿科医疗中心的硬核实力,也标志着广西在婴幼儿复杂气道-心血管畸形治疗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广西儿童医院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持续改写区域儿科疑难重症救治的"天花板",让壮乡患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黄晶晶 王凯
扫码关注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